Only fill in if you are not human
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第一期(2018-2021)及第二期(2021-2024),透過全港中、小學的參與,集合不同教育專業,發展及建立校本多元管理模式 (School-based Diversity Management Model). 賽⾺會「校本多元」計劃(第二期)⾹港⼤學教育學院、⾹港理⼯⼤學電⼦計算學系及⾹港教育⼤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聯合推⾏。
計劃透過「學⽣數據」、「適異教學」與「學習⽀援」三個協作項⽬,以及通過建⽴⽀援模式及⽼師⾃主學習, 鞏固「校本多元管理架構」(DM Infrastructure),進⼀步提升學校及⽼師照顧學⽣學習多樣性的專業能量,讓每位學⽣均能主動及有意義地學習。
「學習⽀援」團隊於本計劃中,為參與學校提供專業培訓,度⾝訂造的校訪⽀援,以及對學校如何照顧學習多樣性,提供專業意⾒。
透過由學校選出的五個學⽣案例,學習⽀援組將會協助參與學校⽀援和評估這五個學⽣案例,過程中加⼊五個範疇,包括共融管理、 學與教、電⼦個別學習計劃、課外⼩組活動和家⻑參與於課堂以及校訪當中。我們亦會協助參與學校反思及設定特殊教育統籌主任, 特殊教育⽀援⽼師以及學習⽀援助理在⽀援這五個案例的⻆⾊及⼯作。
學習支援模式設計主要參考 Hargreaves & O’Connor (2017) 專業協作精神的十大原則(Hargreaves & O’Connor,2017),團隊將與參與學校共同規劃和執行本計劃的不同項目。我們將共同開發一個包括互動和行動的訓練課程藍圖。在定期的學校探訪中,團隊和學校被觀課的老師將專業地討論哪種照顧學習差異的策略對幫助不同學習者產生最佳效果。
Hargreaves, A., & O’Connor, M. T. (2017). Collaborative professionalism. 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 An Initiative of Qatar Found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ise-qatar.org/2017-wise-research-collaborative-professionalism .
學校圖書館的設計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學校注意到有些學生喜歡與朋輩一起閱讀,透過同儕閱讀的氛圍,接觸圖書,慢慢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於是在圖書館內加入鼓勵同儕閱讀的空間和設備,讓學生們更熱愛閱讀。
學校注意到部份學生有藝術天份,而且在同儕學習的情況下,能發揮得更完善,於是與校外團體合作,為學生提供沙畫創作(左)和扭氣球(右)。兩個課程設計均運用了多樣性學習的學習特色,讓學生先行學習基本的製作技巧,並透過同儕研討,組織具有個人風格的意念,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作品各有各的難度,同時亦反映出各自的設計特色。
合辦機構
捐助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