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fill in if you are not human
⾹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詹浩洋博⼠是⼀位註冊中⼩學教師,擁有逾22年教學經驗。詹博⼠曾擔任中學英⽂科主任,現為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級講師,主要負責部門的實習統籌,亦曾為BAT的副統籌主任。詹於英國布里斯托⼤學修畢博⼠學位,研究範疇主要為融合教育教師培訓。
何福全博⼠(顧問,客席助理教授)⾹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何博⼠曾擔任專業發展課程的課程統籌(照顧有學習需要的兒童),以及BAT課程統籌。他曾任香港教育局特殊教育檢察組督學。何博⼠是多個外部資助項目的項目負責⼈,涉及閱讀障礙、想法解讀和教師專業發展協作模式。
梁上群博⼠(⾼級講師II)⾹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梁上群博⼠是教育⼤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級講師,她專責的教學範疇,包括融合教育、適異教學、班級經營、課程調適及評估。梁博⼠具豐富的師資培訓經驗,亦熱衷於⾏動研究,協助合作伙伴學校,優化實務性的學習計劃,以提升多元化的教育成效。
林少峯博⼠英國⼼理學會 特許心理學家(學校個案經理)高級講師II香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林少峯博⼠是英國心理學會特許⼼理學家和副院⼠。她在英國伯明翰⼤學科學院進⾏研究, 取得心理學哲學博⼠學位。林博⼠⼀直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孩⼦,他們的家人和老師。林博⼠的著作計有百科全書專題、國際期刊⽂獻篇章和個⼈專著。包括學習策略、藝術教育、⻘少年的情緒困擾和⾃殺、性教育以及親職教育。
陳偉⺠先⽣(客席講師)⾹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陳⽼師當了中學⽼師已經有三⼗四年。作為副校⻑,他對培養及發展⻘少年的各種計劃和活動,不論是策劃、推⾏或監控,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由於對教育的熱愛,剛退休的他,願意對教育界繼續作出貢獻。
程秀雯⼥⼠(客席講師)⾹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程秀雯⼥⼠曾於特殊學校及主流學校服務逾30年。她亦曾出任教育中⼼校⻑、⼩學副校⻑及慈善團體⾏政總監等管理崗位。對於推⾏融合教育、資優教育、社區服務和家⻑⽀援,她亦有豐富的前線經驗。程秀雯⼥⼠⽬前是⼤學特殊教育及資優教育在職教師專業培訓課程導師。
馮桂儀導師 (客席講師)⾹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馮桂儀導師⽬前正拓展⼀項⼤灣區早期介⼊教研基地計劃。她歷任⾹港教育⼤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幼兒教育學系⾼級講師及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項⽬經理。馮導師具有超過⼆⼗載的兒童及⻘少年教育、發展⼼理學、家⻑輔導、特殊及融合教育的師資培訓、亦有校本與⾮牟利機構的教育項⽬顧問⼯作經驗。
何碧盈博⼠(客席講師)⾹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何博⼠是⼀名註冊⼩學和幼兒園教師。何博⼠研究範疇包括早期介⼊及電⼦化IEP系統。她⼀直在不同教育領域⼯作,擁有廣泛的在前線教學、教師培訓和家⻑教育⽅⾯的專業經驗。何博⼠⼀直在多所⼤學和⾼等教育機構教授本科和研究⽣教育課程。她還為學校以及兒童住宿服務中⼼提供在職培訓和諮詢服務。
蘇建群先⽣(客席講師)
蘇先⽣有近40年在教育界⼯作的經驗,尤熟悉特殊教育。 他曾任特殊學校校⻑及⾹港教育局質素保證分部督學,在評估學校質素表現⽅⾯積累了不少經驗;包括評估在融合教育政策下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的⽀援成效。 蘇先⽣在教⼤的⼯作主要是負責到校⽀援的特殊教育專項計劃。⽬前,他亦是教⼤的兼職講師。
劉賀強先⽣(客席講師)⾹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劉賀強先⽣是⼀位退休中學校⻑。他現時擔任在職教師照顧學習能⼒差異⾼級和專題課程的實習導師。劉先⽣曾統籌和教授⾹港教育⼤學本科⽣到校課後⽀援特殊學習需要學⽣的服務學習課程,他現在亦參與⾹港教育⼤學不同的專業發展課程和⽀援學校計劃。
李麗梅博⼠(客席講師)⾹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李麗梅博⼠曾任中學教師、輔導主任、教育局課程發展主任等。先後任教港、澳多所⼤專院校,多年來從事⾃尊感、資優教育和特殊教育研究,著有論⽂發表於國際教育期刊。曾主持多項研究,對特殊兒童成⻑發展、輔導及⽀援策略具豐富前線經驗。學術研究外,亦致⼒推動社會對特殊需要兒童的認識和建⽴共融⽂化。
⿈循萬先⽣(客席講師)⾹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循萬先⽣是⼀名退休中學校⻑,現擔任⼀所津貼中學的校監,該中學錄取了來⾃20個不同國家的學⽣,不同國籍的學⽣的學習⽅式和需要均有差異,⿈先⽣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專業督導。此外,他也是其他三所津貼中學的校董,熟悉學校運作。除學校管理⼯作外,⿈先⽣還擔任兩個重要職位:⼀、⾹港教育⼤學「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級課程及「⽀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的認知及學習需求專題課程(促進英語語⾔學習—關注有特定學習困難的學⽣的需要)」專題課程的實習督導,以及⼆、⾹港中⽂⼤學「擬任校⻑課程」(PFP) 的客座講師和輔導助理。
譚芷薇⼥⼠(助理項⽬經理)⾹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譚芷薇⼥⼠是⾏為分析師及新西蘭⼼理學協會註冊⼼理學家,她從事發展障礙⼯作超過⼗年,為家庭或學校內有發展及/或智⼒障礙的兒童及成⼈提供⾏為治療。譚⼥⼠曾為家⻑舉辦不同的⼯作坊,亦為教師提供多項校內及校外服務,協助家庭及學校⽀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
吳洛瑤⼩姐(項⽬助理)⾹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吳洛瑤⼩姐畢業於⾹港教育⼤學社會科學系。她於2021年開始在教⼤⼯作,從事與漁護署合作的環境研究,並堅信家校合作可以在很⼤程度上幫助有不同需要的學⽣。
許卓琳⼩姐(項⽬助理)⾹港教育⼤學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許卓琳⼩姐畢業於⾹港科技⼤學⼈⽂社會科學學院。她於2023年開始在教⼤⼯作, 並相信可以透過不同的教育⽅式和課程設計幫助不同發展程度的學⽣成⻑。
學習⽀援簡介
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由⾹港賽⾺會慈善信托基⾦捐助,由⾹港⼤學教育學院、⾹港理⼯⼤學電⼦計算學系及⾹港教育⼤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聯合
推⾏。
計劃透過「學⽣數據」、「適異教學」與「學習支援」三個協作項⽬,以及通過建⽴⽀援模式及⽼師自主學習, 鞏固「校本多元管理架構」 (DM
Infrastructure) ,進⼀步提升學校及⽼師照顧學⽣學習多樣性的專業能量,讓每位學⽣均能主動及有意義地學習。
學習支援團隊於本計劃中,為參與學校提供專業培訓,度身訂造的校訪⽀援,以及就着學校如何照顧學習多樣性,提供專業意⾒。
透過由學校選出的五個學生案例,學習支援組將會協助參與學校支援和評估這五個學⽣案例,過程中加入五個範疇,包括共融管理、學與教、電子個別
學習計劃、課後支援和家⻑參與於課堂以及校訪當中。我們亦會協助參與學校反思及設定特殊教育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師以及學習支援助理在支
援這五個案例的⻆色及⼯作。
學習⽀援模式設計主要參考 Hargreaves & O’Connor (2017) 專業協作精神的⼗⼤原則 (Hargreaves & O’Connor, 2017) ,團隊將與參與學校共同規劃和執
⾏本計劃的不同項⽬。我們將共同開發⼀個包括互動和⾏動的訓練課程藍圖。在定期的學校探訪中,團隊和學校被觀課的⽼師將專業地討論哪種照顧
學習差異的策略對幫助不同學習者產⽣最佳效果。
在本章中,我們將重點討論三個不同的角色(SENCO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ST 特殊教育需求支援老師 、LST 學習支援助理)如何協作,以在每所學校中協助學生案例的人力分配和定位方面提供支持。
主題一: 共融管理
導修課
香港教育大學學習支援團隊的目標是通過開發一個模型來增強學校在滿足學生多樣性學習需求方面的能力。
我們的願景和使命
工作坊結構 – 跨場次和場次之間
在我們的導修課中可以期待:分享、反思、討論、角色扮演、視頻…
關於我們香港教育大學團隊:如何聯繫
介紹
2. 這些角色如何支持學生案例?
角色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
與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協調
特殊教育需求支援老師
學習支援助理
討論重點(學校管理實例)
1.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的角色——領導,管理和統籌 – (陳導師)
2. 共融管理 – 程校長
教學影片亮點
主題1:共融管理
校訪
校本計劃日
1. 了解校舍設施 (SENCO)
1.1 每級優秀學生表揚壁報: 建議加入學生解難經歷的分享,讓同學們看見同儕的成功個案
2. 面晤兩位副校長及合照
3. 與教師籌備會議
3.1 定立訪校目標 (PSMCD)
-以五個學生個案為案例,製作<校本支援策略>,進行教師專業發展
-訂定學生小一入學及升班<轉銜計劃>
-eIEP系統安裝進展順利
3.2 介紹學生及家長同意書、觀課教師同意書填寫要點,觀課前需填回 (SENCO)
3.3 學生個人文件夾整理: 建議加入隔頁,方便日後存檔及查閱:
-學生個人資料
-評估資料
-支援計劃
-其他(日後可按校本需要再添加隔頁)
4. 個案討論:
-個案1 學生
(學生支援組-SENCO、中、英、數科主任)
主題 2 (學與教), 3 (⾏為與情緒), 4 (課後⽀援): 學習⽀援助理指導
簡介
教學助理培訓1. 教學助理專業培訓工作坊:(見筆記第135頁 – 148頁) 1.1發展學童亮點的計劃 1.2聯絡家長須知 1.3人數:2位2. <教學助理手冊>編製:
2.1完成初稿一(參考「教學助理培訓筆記」內的超連結」 2.2 封面註明老師姓名,免遺失了 2.3工作範圍: 分別列出五位老師的不同工作範圍 2.4可以用活頁文件夾,存放手冊內各表格及文件,方便更新 2.5可加入該老師負責的學生撮要的描述,方便入職時立即了解 2.6加入聯絡家長講稿(見筆記第144頁 – 145頁)
2.7危機處理可以加入校本資料的路徑及單張,例如處理腦癇發作,識別、支援及轉介有自殺行為的學生(見WhatsApp給老師文件)3. 學生個案討論:個案1、3、
在本章中,我們將討論三個獨特的角色(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求支援老師、學習支援助理)如何合作,以協助每所學校中的五個選定案例,在第二層支援課程中實施包容性教學策略並加以採用。
主題二: 學與教
討論要點
教案範本
中學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小學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小五
小六
第二年 A2班 導修課
在本章中,我們將討論三個獨特的角色(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求支援老師、學習支援助理)如何協作,以在第 3 層環境中的電子個人化教育計劃 (eIEP) 方面協助每所學校的五個選定案例。
主題三: ⾏為與情緒
第二年 A2班 導修課三
主題4:第 2 層環境支持
支援五個案例的三個角色是什麼?對於這五個案例,有哪些有效的小組設定?我們如何評估效果?
討論重點
討論課後支援/ 小班計劃
主題4: 第二層支援
校訪:
在本章中,我們將討論三個不同的角色(SENCO、SENST、LST)如何在與案例家長的合作方面協作協助每所學校的五個選定案例。
主題5: 家⻑合作
主題 5: 家⻑合作
第二年 A2班 導修課七
第二年 A2班 導修課八
學生檔案 (小學)
學生檔案 (中學)
前進的方向(促進滿足學校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可持續性的未來方向)。
亞斯理衛理小學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
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
循道中學
T1教學策劃,家長MI Workshop, 全校老師Workshop, Learning Support Team與其他組別老師溝通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強化課堂設計,讓老師在課堂照顧學習多樣性,加強全校參與支援的文化
張振興伉儷書院1. 希望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效能2. 改善課堂管理策略,以提升學生對老師的信任3. 與學生建立關係策略4. 幫助學生提升學習動機 (部份學生抗拒學習)5. 照顧三種程度差異大的學生,高中低程度,重點式發展
明愛樂義學校1. 建構粵劇藝術課程 (音樂科)2. 延續IEP落實在課堂上
迦密愛禮信小學1. SENST入班協作2. TA入班支援3. SEN學生資料管理
中聖書院1. 家長工作– 針對家長需要提供工作坊/ 講座,觀察當中困難– 提升老師應對家長的技巧2. 入班支援– 優化指引予入班支援同工– 建立指引予教學同工– 試驗入班支援的成效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我們團隊非常樂意從主管和其他老師的經驗和洞察力中獲益,以提高我們團隊滿足學習者多樣性的能力。我們希望專注於開發內部教材,這些教材對於具有不同英語能力的學生來說仍然友好且富有激勵性。
聖公會九龍灣基樂小學
亞斯理衛理小學 今年度開啟了家長工作,透過何博士到校與SEN學生家長真情對話,亦在當中帶給他們一些實際的育兒資訊,為他們帶來一些實際支援。另外何博士為我們帶來DMGT Model,以發展學生潛能作為主線,為學生成長帶來積極作用。
香港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
本年度梁博士因應本校校程,提供訓練給教師及教學助理。專業培訓,讓我們教師團隊獲益良多。洞悉學校需要,投放心力,善用資源為學校增益。共同備課中,梁博士熱心地協助我們計劃課堂,塑造老師教學,啟發本校教師們的思考。
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
可協助學校檢視推動適異教學情況,和如何改善。
明愛樂義學校
找出難點,配合校程及專家作出針對性支援,如整體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和給予專業培訓,優化校本學與教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多謝Dr Lee幫助學校1. 我們學校課後支援(給予寶貴的意見和了解學生需要)2. 家長培訓(給予家長很大支持)
天主教鳴遠中學
計劃幫助學校檢視對有需要的學生的學與教現況,支援家長對學生的了解,了解SST組的效能和提升方向。
鳳溪創新小學
1. 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支援策略2. 課堂內容圖像化,幫助學生學習3. 提供教學助理培訓,使入班支援更有效
基督教培恩小學
學與教:舉行了數個三層架構的講座,教學助理培訓,提供全校參與的機會,亦包括個案學生的case study.家長教育:舉行了兩個家長教育的講座,包括非華語學生的家長。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
在學與教層面,有更多資源提供,特別在共同備課時, 按經理會提供適切的意見,包括工作紙設計、教學策略,以照顧學習多樣性。通過觀察課堂及課後檢討,讓老師能更掌握自己班的學生特性。在小組上,輔導員更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小組訓練例如社交訓練、執行功能訓練等。個案經理對於輔導員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在課堂中善用有效提問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參與課堂。在備課時分析班中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預早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
教學支援方面
通過教師和協助者之間的專業分享,教師在對學生提供第一層和二層支援的技能方面都具備。
IEP個案支援通過與支援團隊、教師和家長的合作,學生的行為和社交技能得到關注。
資源管理資產基礎 VS 解決問題基礎
遊戲介入(執行功能或學與教)創意運動 x 服務學習家長 x 專業訓練(動機式對談法)
慈恩學校
在學生能力評估及支援上有莫大幫助,明白學與教配合學生能力進行活動,在適異教學為學生切合地調適課堂目標
張振興伉儷書院
1. 運用VARK, 讓老師清楚學生的學習模式,有方向已定適切的教學內容於學生2. 老師共同備課,提升教學質素。3. 融合資訊科技於教學,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迦密愛禮信小學
學習支援助理老師手冊助理教師的流動性大,為成全及穩定對學生的支援,製作了學習支援助理老師手冊。透過進行助理教師專業培訓,在過程中分階段引導助理教師加強對支援角色的認知,同時指導建構學習支援助理教師手冊。
感謝程校長的耐心指導及在多方面給予寶貴的意見!
資源配置:積極引入外間資源,與外間機構協助提供課程及活動。學與教:進一步提升學語教效能,優化課室設備及資源例如:三屏教學,照顧學習多樣性。課後支援:於課後為CLA團隊提供專業支援。
個人支援– 與學生及家長會面。(例如: IE P個案)。– 家長配合學校,態度正面– 學生很嘗試改變– 最後學生表現進步很大
行為及情緒– 用更多時間貼身跟進學生狀況– 空堂處理突發狀況
校外資源– 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 AIM小組
課後支援– 增潤班(學業提升)– 興趣班(建立朋輩網絡、壓力舒緩)
明愛樂進學校
針對校本難點,作相對應的支援。例如:班上有較大的學習差異終於何作出調適,而提升學習效能。以及兼顧實際課堂教學和評估。
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我們參加時間比較短,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知道我們其實將來學校發展的本位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感謝程校長有效分析個別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特性,配合學語教,教導老師在課堂上或IEP中如何為該學生提供專業及個別化的支援,例如入班支援,調適工作紙等。另外,有效統整現有的課後支援或學生支援概要,以文字形式,方便將支援有效傳承至其他老師當中。
Mentor: 校內pair up同事校與校的pair / Networking SWOT 分析校內情況資源管理:手冊(工作重點),注重TA培訓學與教:講座、資源共享、由第二或三層轉移到第一層
教學支援方面:組建學習圈今年接受支援的一些新教師將成為新教師的協助者,以便將策略和經驗傳遞下去。
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
繼續邀請老師成為種子老師,請校外專家或校內資深同事帶領他們進行課堂研究。繼續試驗不同方法,並且參與老師將經驗帶回科組。
對外要利用學校通訊或家長講座,讓家長知道學校的理念和工作。
1. 優化教學2. 回饋課程3. 學習方法、學科元素、、優化課堂,以及促進學生學習4. 將以學習的學科知識,傳承去其他不同的學科,繼續優化平台5. 將所有學科資料統一放在平台再與不同的學校交流進行知識分享推廣與傳承,達致優化全部課程
– 全校實踐 VARK模式、加強分層教學支援– 多與其他學校作學術交流– 加強教師教學質素培訓
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
課前的教學案設計課堂教學與適宜性安排,分層課業課後的難點跟進和回饋,安排自學資源鞏固知識
在老師的共同備課、課文及簡報中加入不同提問層次的問題,讓日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嘗試回答問題,投入課堂。
參與計劃的老師亦能在科會、學期尾時跟其他老師分享教學的經驗,讓其他老師得知計劃中的內容。
遊戲介入(執行功能或學與教)創意運動x 服務學習 (強項為本)教師/家長 x 專業訓練 (動機式對談法)
全校支援(流程安排),補底班(針對設計SEN課程),與各科合作課後支援項目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課程發展中的學與教
1. 為新加入的教師提供更多支援,以滿足學習多樣性的需求:(a) 教材開發 (b) 如何適應內部教材以在課堂上使用 (c) 支持性的課堂觀察,促進部門內的討論。
2. 持續專業發展,以跟上最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局倡議。
繼續使用並優化CLA手冊,支援現職及新入職的CLA保留逢星期五的CLA專業交流時間,讓他們互相分享成功經驗(學生支援、教學輔助)。學校將為CLA提供更多分享機會。如:SDD,加強專業交流的效果,並提升CLA團隊的專業形象。
合辦機構
捐助機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8-2022 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